儿童手足口病症状

【导读】想必很多家长对于手足口病都不陌生,因为这种疾病不仅是生活当中比较常见的疾病,还因为它往往袭击的人群,最主要的就是孩子。儿童一般卫生意识不强,很容易感染到病菌,这让家长防不胜防。家长通过判断除儿童手足口病症状可以及早的发现,然后带孩子去医院诊断治疗。下面妈妈网百科将为您详细介绍儿童手足口病症状的详细信息,一起来看看吧~

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

手足口病以通过接触患者的口鼻分泌物、皮肤或者黏膜、疱液,以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等造成传播,目前还不明确是否可以经过水或者食物传播。但是在平常生活中的预防也是很关键的。

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,外出回家后、接触不干净的物品后、接触食物之前应勤洗手,做好手卫生;保持空气流通。紫外线对肠道病毒有很好的灭活作用,孩子的玩具、生活用品、衣服被褥等定期晾晒消毒;不管是儿童还是成年人,都需要适当的运动,这样可以增加免疫力,减少感染的情况;接种手足口疫苗,一般是在宝宝6个月就可以打手足口疫苗,接种的部位在上臂三角肌进行肌内注射,基础免疫是两针,两针间隔一个月,接种后可以很大程度的避免感染;不仅要预防孩子感染,当孩子生病时,也不要出去感染别的小朋友,建议把生病的孩子限制在家里面,至少等到身上的疱疹里面的液体都干了(大约1周)才能出门接触别的小朋友。预防手足口疾病是很有必要的,尤其是对于高发人群来说,当然现目前大部分的手足口病病人预后比较好,可以自愈,但是有少数的病人病情进展非常的迅速,这个时候就需要及时就医了。

手足口病的诊断

手足口病属于儿童常见疾病,到医院治疗后,涂抹医生开的药膏,大约1周左右就会康复,爸妈不用太担心。那么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手足口病的诊断是怎样的~

手足口病诊断主要依据流行病学资料、临床表现、实验室检查,确诊须有病原学证据。一般医生会借助辅助检查判断孩子是否患有手足口病。

1、主要依据:

(1)好发于夏秋季节。

(2)以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,常在婴幼儿聚集的场所发生,呈流行趋势。

(3)临床主要表现为初起发热,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,继而口腔、手、足等部位粘膜、皮肤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。

(4)病程较短,大多孩子在1周内痊愈。

2、辅助检查:

(1)血常规:一般病例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高,分类时淋巴细胞较高,中性粒细胞较低。

(2)血生化检查:部分病例丙氨酸转氨酶、谷草转氨酶、肌酸激酶同工酶轻度升高。重症病例血糖可升高。

(3)脑脊液检查:外观清亮,压力增高,白细胞计数增多(危重病例多核细胞可多于单核细胞),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,糖和氯化物正常。

(4)X线胸片:可以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,网络状、点片状、大片状阴影,部分病例以单侧为主,快速进展为双侧大片阴影。

(5)磁共振:以脑干、脊髓灰质炎损害为主。

(6)脑电图:部分病例可以表现为弥漫性慢波,少数可出现棘(尖)慢波。

(7)心电图:没有特异性改版,可以看到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,ST-T改变。

(8)病原学检测:

A、病毒分离:自咽拭子或咽喉洗液、粪便或肛拭子、脑脊液或疱疹液及脑、肺、脾、淋巴结等组织标本中检测到肠道病毒核酸,并鉴定为肠道病毒71型、柯萨奇病毒A16型或其他肠道病毒。

B、核酸检测:自病人血清、咽拭子或咽喉洗液、粪便或肛拭子、脑脊液或疱疹液及脑、肺、脾、淋巴结等组织标本中检测到肠道病毒核酸,并鉴定为肠道病毒71型、柯萨奇病毒A16型或其他肠道病毒。

C、血清学检测: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肠道病毒71型、柯萨奇病毒A16型或其他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。

手足口病怎么治疗

手足口病除了比较喜欢“骚扰”儿童外,常常还呈爆发流行的趋势,而且该病传染性强,传播途径复杂,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规模流行。这样是非常不好的,那么手足口病怎么治疗呢?

普通病例治疗

1、加强隔离:避免交叉感染,适当休息,清淡饮食,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。

2、对症治疗:发热、呕吐、腹泻等给及相应处理。

3、病因治疗:选用利巴韦林等。

重症病例治疗

1、合并神经系统受累的病例:

对症治疗:如降温、镇静、止惊(地西泮、苯巴比妥钠、水合氯醛等);

控制颅高压:限制入量,给予甘露醇脱水,剂量每次0.5-1.0g/kg,Q4h-Q8h,根据病情调整给药时间和剂量,必要时加用呋塞米;

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:每次1g/kg*2次或每次2g/kg*1次;

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:甲泼尼龙1-2mg/(kg•d),分1-2次静脉滴注。重症病例可以短期大剂量冲剂疗法:甲泼尼龙15-30mg/(kg•d),3天后减量为小剂量;

呼吸衰竭者进行机械通气,加强呼吸管理。

2、合并呼吸、循环系统受累的病例:

保持呼吸道通畅、吸氧;建立静脉通路,检测呼吸、心率、血压及血样饱和度;呼吸衰竭时及时气管插管,使用正压机械通气,根据血气分析随时调理。